不想誤信被訪者炒作,記者請掌握最基礎的科技知識
筆者不是唸電腦或任何工程學系出身,而是正宗新聞系學生,因此每當報導艱澀的科技新聞時倍感頭痛。就連在科技新聞媒體混了十多年的筆者都會頭痕,因此很明白今天前線記者在報導科技新聞時面對的難處。
不過筆者一直認為,今時今日前線記者一定要識 IT 知識,不見得要熟習到可以做工程師,但起碼遇上被訪者耍把戲,你也要有本事看得穿。我想提到「咖啡機」案例的話,各位行家就會明。
最近有個案例就是活生生例子。巴基斯坦前任總理謝里夫早前因「巴拿馬文件」曝光醜聞而下台,而踢爆他造假的關鍵證據正是科技。
微軟 Calibri 字型踢爆巴基斯坦總理貪污真相
謝里夫被指透過空殼公司隱瞞資產,謝里夫本人及其家屬隱瞞至少擁有 4 間離岸公司及在倫敦擁有最少 6 家海景豪宅,資產與家族申報的收入不符。
謝里夫的女兒 Maryam Nawaz 被發現在 90 年代初期,個人資產 1 年內暴增 20 倍,但她當時沒有申報任何收入。
為證清白,Maryam公開一份倫敦房地產文件,證明一間在倫敦的物業是在 2006 年合法購買的,但調查小組發現,該文件使用的字型卻是一款在 2007 年才推出字型,因此這反而成為偽造文書的確證。
調查小組將文件交給倫敦的鑑證實驗室核實。專家檢視後辨識出文件使用的是 Microsoft 在 2007 年才推出的「Calibri」字型,因此沒有任何一份 2006 年的正本證明文件可以使用這字型,判斷文件絕不可能在 2006 年撰寫,很可能是 2007 年或更後。
Calibri 雖然誕生於 2004年,但直到 2007 年開放商用,成為 Microsoft Office 2007 的預設字體後才普遍使用。謝里夫千算萬算也沒料到字型成為破綻吧?
人工智能專家教授提醒記者「小心炒作」
當然這樣的偵查報導案例很少,筆者也承認如果是自己看這文件的話大概也不可能發現真相。不過有一定科技知識的記者在報導科技新聞,尤其是近年常見的創業故事報導時,不僅能問得更正確和透澈,也可大大減少受被訪者誤導的機會。
早前紐約大學(NYU)教授 Julian Togelius 就發表文章,指出坊間記者在報導人工智能新聞時的 5 大謬誤,文章刊登後在人工智能業界專家之間紛紛點讚轉發,反映文章正說了他們的心底話。
Julian Togelius 認為坊間的人工智能新聞雖然充斥各種專業術語和專業人士訪問,但內容經常有錯又或是充滿誤導,反映記者並未了解這門科技。他理解記者追求點擊率和趕稿壓力,因此為不同技術知識背景的記者給出建議,以提高內容品質。
他提醒記者人工智能並非真的那麼萬能,事實是大部分「人工智能」背後也是人的智慧成果,1940 年代的「電腦之父」圖靈早就為今天的人工智能理論打下基礎了。
他也建議記者不要默認自己採訪的對象了解人工智能的所有領域,也不要誤信研究者刻意誤導的炒作,因為研究人員希望獲得更多經費,初創公司也想透過炒作獲得投資,建議記者應該更謹慎求證。
任何記者也已經跑不掉需要寫科技新聞現實
隨著資訊科技愈來愈成為生活的一部分,不管是否傳統意義上的科技記者,也已經跑不掉需要寫科技新聞的現實。你未必需要真的像專家一樣專業,但掌握基礎的科技知識在採訪時將百利而無一害。
在未來的日子,筆者不才,會開始分享一下近年經常在時事、經濟等版面也見到的一些科技新聞常見的科技知識,希望能幫助到需要處理這些新聞的記者行家。